相較于奶粉而言,輔食在消費者眼中更像一個可選擇、可不選擇的品類。
媽媽給寶寶選奶粉,如果寶寶不喝,媽媽會更換奶粉牌子繼續(xù)選擇給寶寶喝奶粉,因為這是寶寶的主食;但是如果寶寶的體驗感不好,那么媽媽很有可能不再給寶寶買輔食喂養(yǎng),而是改吃自制輔食。所以,輔食的第一次體驗不好,很有可能會流失掉單個消費者的輔食生意。
輔食的首次體驗變得尤為非常關(guān)鍵,這意味著開發(fā)一個新客便是一單三個月、六個月的長期生意。輔食品牌嬰尚通過調(diào)研發(fā)現(xiàn),一旦寶寶接受了某種輔食之后,媽媽會愿意一直購買,不會輕易更換品牌和產(chǎn)品;門店做聯(lián)動銷售也相對容易一些,可以同時帶動米粉、面條和其他輔食單品的銷售。
該如何提升輔食消費者的體驗?
很多人會回答做輔食品牌的活動。目前也確實有很多渠道在這么做,只不過,這其中大多數(shù)是以“利益”為先,活動走走過場,沒有活力,久而久之,消費者對輔食活動的接受度變低,門店的輔食銷售易陷入一種信任流失的尷尬境地。
在嬰尚看來,想提升輔食的消費者體驗,真正需要的活動是一套以“互動”為核心、完整有效的解決方案,是從遠處“自然而然”靠近消費者決策的漸變過程。
首先,輔食產(chǎn)品即體驗。很多時候不是渠道做不好動銷,而是選擇的輔食產(chǎn)品根本無法支撐動銷的體驗感。嬰尚一直注重寶寶的味蕾發(fā)育與食物之間的連接,是根據(jù)寶寶的味覺發(fā)育精心研制的配方。因此,寶寶接觸嬰尚輔食,吃第一口的感覺就是“好吃”,寶寶在嬰尚輔食中能夠獲得美味的體驗。
同時,嬰尚也非常注重媽媽的體驗,不論是產(chǎn)品的外觀設(shè)計,還是貨架陳列,甚至是組織多種類型的體驗式活動,都十分契合媽媽的育兒與審美需求。
第二,分享“知識”即獲取。輔食動銷活動,本身就帶有社交關(guān)系鏈的價值,品牌可以就此進行消費者教育,渠道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和顧客建立親密的關(guān)系,發(fā)展會員營銷。
分享越多,收獲越多。嬰尚的大型公益活動“全力以輔”課堂SHOW,就是響應(yīng)國務(wù)院《國民營養(yǎng)計劃》提出的“關(guān)愛生命早期1000天”而推行的活動,通過在全國各地開展“育兒微課堂”,將正確喂輔食養(yǎng)的“知識”帶到千家萬戶,換來了更強的品牌影響力。
第三,新型連接即新鮮感。嬰尚別出心裁的“連接”創(chuàng)意,往往能讓消費者在活動中有新鮮的感受。譬如嬰尚的“輔食DIY”活動,“親子游樂園”活動,都是通過媽媽和寶寶進行連接,在游戲中加深親子關(guān)系,在活動中讓寶寶享受到美食體驗,媽媽感受到愉快的親子時光。
在近期舉行的輔食蛋糕秀活動中,嬰尚把“爆品”有機米粉做成自制小蛋糕,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歡迎。蛋糕沒到嘴里,有機米粉濃濃的米香就襲了過來,隨后入口即化,有一種甜而不膩的口感。不少消費者開玩笑,“小蛋糕要比以往吃過的所有成人蛋糕還要好吃,嬰尚專門做蛋糕也能火起來”。
輔食部類最有新意的“體驗感”莫過于此——嬰尚好吃的輔食,“連接”有趣好玩的活動細節(jié),帶給媽媽和寶寶特別的消費體驗。
消費者體驗一到位(寶寶愛吃),便能真正影響到輔食消費者的決策(媽媽愿意買),動銷的銷售一環(huán)自然水到渠成。
2018年,嬰尚在全國一共開展了約上千場活動,最高單場銷售3萬元,在重點市場平均每場銷售不低于5000元。像四月份在重慶、四川啟動的公益活動“全力以輔”課堂SHOW,重慶門店活動當天的現(xiàn)場購買率最高可達100%;四川10余個門店在活動當天的銷量超日平均銷量的20—100倍,其中寵兒沐川四店更是高達100倍,提升輔食體驗的“咋舌”程度可見一斑。
從嬰尚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以產(chǎn)品的優(yōu)異屬性為底層基點,站在用戶的角度給出新奇有趣的消費者體驗,便可以引導(dǎo)消費者做出決策,開發(fā)大批輔食新客。而且,長此以往,這種“體驗式”動銷勢必重新定義輔食行業(yè)的“流量”入口——口碑相傳,能夠為渠道帶來的,遠遠不止眼前的增量。